搜尋結果
找到 90 項與「」相關之結果
- 睡眠跟學習一樣重要
近期新聞事件引發諸多家長關注,孩子的睡眠與課業、才藝時間的分配,如何安排會更適宜? 相信大家都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善用時間與維持充足睡眠往往形成無形拉鋸戰,應如何取捨才能達成人生成就又健康快樂! ●依據我國國健署提供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的睡眠時間: ●首先我們先來探討人為什麼需要睡眠? 人每天有1/3的時間都是在睡覺,為何我們的身體會演化成需要睡眠的機制呢? 其實充足睡眠對記憶的形成和鞏固息息相關,當陷入沉睡時,號稱精神管理員的大腦仍持續運作,把早晨經歷的情境、分堆存入不同的記憶層次,人體處於休息狀態下,體內細胞將啟動DNA修復損傷。 對於成長階段的兒童來說睡眠更是成長的重要環節,對於神經系統、腦部發育、安定情緒及放鬆全身肌肉都至關重要! 若長期的睡眠剝削,搶時間學習,把原本該休息的時間都瓜分給學習、工作,長久下來馬不停蹄的狀態會誘發諸多生理、心理不適,最終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睡不飽我們的身體會出現的危機: 1. 全身痠痛:日以繼夜的勞累,無法適時放鬆肌張力,而出現多處痠痛。 2. 免疫系統低下:可能會發現其較易感冒生病,沒有適當休息,身體無法修復。 3. 眼睛變得乾澀,提高近視風險: 用眼過度、眼部肌群長期無法放鬆,眼睛為重要的靈魂之窗,若眼睛受損,人生將變黑白。 4. 注意力不集中,降低判斷力: 人到達筋疲力竭時,便無法警覺意識到周圍環境細微變化,很容易忽略身旁的危機。 5. 情緒容易反應過度:身體的疲乏,長久下來引發心理的情緒,容易反應過度、沮喪甚至時時焦慮和不安,可能誘發多項身心疾患。 6. 慢性病風險高:身體各器官長期勞損,會提高不少慢性病的風險,甚至有較高機率易罹患阿茲海默症。 別讓您的孩子贏在起跑點,卻把健康資本花光! 人的一生很長,在學習/工作之餘,也別忘記適度休息,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胡耿豪身心精神科診所 地點:基隆市安樂區武嶺街85號 電話:(02)2431-0311
- 探索鋅鎂營養製劑: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和抽蓄症的臨床應用
鋅和鎂是人體內必需的微量元素,對人體健康有重要作用。鋅在許多代謝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包括免疫系統的功能、DNA合成、細胞增殖、傷口癒合、味覺和嗅覺等。鎂則是身體內最豐富的礦物質之一,對神經、肌肉和心臟功能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鋅鎂錠作為營養補充劑和臨床治療劑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在臨床上,複方鋅鎂錠已經被廣泛應用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kinetic disorders, ADHD)的治療。ADH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發展障礙,常見於兒童和青少年,其特點是注意力不集中、過動和衝動行為。許多研究表明,鋅鎂錠可以改善ADHD患者的症狀,並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一項2013年的研究表明,鋅鎂錠能夠改善ADHD兒童的注意力、專注力和語言記憶等認知功能,並且不會引起明顯的副作用。此外,該研究還發現,在服用鋅鎂錠後,ADHD兒童的血液中鋅和鎂的濃度均顯著增加,進一步表明鋅鎂錠對ADHD的療效與增加鋅鎂濃度有關。另一項2020年的研究也支持了這一結論,並且發現鋅鎂錠對ADHD患者的治療效果與劑量有關,較高的劑量可以提供更好的效果。 除了對ADHD的治療,鋅鎂錠還可以幫助治療妥瑞氏症(Tourette syndrome)和抽蓄症(tic disorder)。妥瑞氏症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常常表現為不自主的運動和聲音,而抽蓄症是一種類似妥瑞氏症的神經發育障礙,表現為不自主的運動和聲音,但通常較輕微。這些疾病可能與神經遞質的失衡有關。一些研究表明,鋅和鎂對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可能有助於改善這些疾病的症狀。例如,一項2017年的研究發現,鋅鎂錠可以減輕妥瑞氏症患者的症狀,並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 雖然鋅鎂錠對這些疾病的療效已經得到了許多研究的支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每個患者的情況都是不同的,治療效果可能會因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此外,鋅鎂錠也可能與其他藥物產生相互作用,因此在使用時應該謹慎。 總體來說,鋅鎂錠作為營養補充劑和臨床治療劑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臨床上,它已經被證明對ADHD、妥瑞氏症和抽蓄症等神經發展障礙具有一定的療效。然而,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確定其療效的範圍和最佳用法。 參考文獻: Arnold LE, DiSilvestro RA, Bozzolo D, et al. Zinc for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placebo-controlled double-blind pilot trial alone and combined with amphetamine. J Child Adolesc Psychopharmacol. 2011;21(1):1-19. Mousain-Bosc M, Roche M, Polge A, et al. Improvement of neurobehavioral disorders in children supplemented with magnesium-vitamin B6. I.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s. Magnes Res. 2006;19(1):46-52. Mousain-Bosc M, Roche M, Rapin J, et al. Magnesium VitB6 intake reduce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hyperexcitability in children. J Am Coll Nutr. 2004;23(5):545S-548S. Huss M, Völp A, Stauss-Grabo M. Supplementation of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magnesium and zinc in children seeking medical advice for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problems - an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Lipids Health Dis. 2010; Rucklidge JJ, Johnstone J, Kaplan BJ. Nutrient supplementation approaches in the treatment of ADHD. Expert Rev Neurother. 2009;9(4):461-476. Mousain-Bosc M, Huche F, Cadeac M, et al. Improvement of neurobehavioral disorders in children supplemented with magnesium-vitamin B6. II.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autism. Magnes Res. 2006;19(1):53-62. Lyon MR, Cline JC, Totosy de Zepetnek J, et al. Effect of the herbal extract combination Panax quinquefolium and Ginkgo biloba on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 pilot study. J Psychiatry Neurosci. 2001;26(3):221-228. Arnold LE, Bozzolo H, Hollway J, et al. Serum zinc correlates with parent- and teacher- rated inattention i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J Child Adolesc Psychopharmacol. 2005;15(4):628-636. Akhondzadeh S, Mohammadi MR, Khademi M. Zinc sulfate as an adjunct to methylphenid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 children: a double blind and randomized trial. BMC Psychiatry. 2004;4:9.
- 還在因嘴饞瘦不下來而苦惱嗎
減重新藥~康纖芙Contrave~參上! 康纖芙ContraveⓇ(Bupropion/Naltrexone)是2014年美國FDA核准上市的複方製劑,2020年也已經通過台灣衛服部核可合法上市,作為抑制食欲減重的口服藥! Bupropion/Naltrexone可藉由增加下視丘前腦啡黑細胞促素(Pro-opiomelanocortin,簡稱POMC)神經元(食慾調節中心)的放電速率來調節減少食物的攝取。 Bupropion是一種可以用於治療抑鬱症和戒煙的藥物。然而,研究顯示,Bupropion也可以作為減重藥物使用,並且具有一定的減重效果。其作用機轉主要是通過抑制食慾和促進能量代謝來實現減重。具體來說,Bupropion可以抑制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和(Dopamine)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的再吸收,進而提高這些神經傳導物質在大腦中的濃度,減少食慾和增加代謝率,促進脂肪的燃燒。 Naltrexone則是一種常被用於治療酒癮和毒癮的藥物,但也可以被用作減重藥物。它的作用機轉主要是通過調節大腦中的多巴胺迴路獎勵系統(Dopaminergic reward system)的運作來減少食慾和涉入量,進而達成减重的效果。具體來,腦中對攝取食物的獎勵效應主要是由多巴胺的釋放引起的,而Naltrexone可以阻止多巴胺的作用,從而減少對食物渴望的獎勵效應,減少食慾。此外,Naltrexone還可以促進脂肪的代謝,提高身體能量的消耗率。 發表於權威期刊Lancet的第三期臨床研究顯示,過重(BMI 27以上)且伴有血脂異常或高血壓患者,以及肥胖患者(BMI 30~45)使用Contrave康纖芙,在第一個月即能使體重下降2%,於56週時間,可使總體重下降達8.1%。若配合運動進行體重管理,減重效果更達11.5%。此外,多項新血管代謝參數如腰圍、血脂肪、飯前血糖等也獲得顯著改善。 當然,任何藥物的使用都可能會產生副作用,然而,Contrave的副作已經算是非常少見,僅約7%的人會出現無法忍受的頭痛、噁心感,而75%的使用者則幾乎沒有任何不良反應。 另外,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使用Contrave來減重,有一些特定狀況的患者是不建議使用的。有下列情況時請勿擅自使用康纖芙,請在看診時務必告知醫師: 1. 心血管疾病:Contrave不適用於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因為它可能會加重疾病狀況。 2. 有癲癇症或癲癇發作的病史:Bupropion這一成分可能會降低癲癇發作的閾值。 3. 曾有躁鬱症病史者。:Contrave不適用於患有躁鬱症的人,因為它含有bupropion,這是一種抗抑鬱藥物。未接受適當治療的躁鬱症患者若貿然使用該藥物,有可能增加誘發躁期發作的風險。 4. 目前突然停用酒精、benzodiazepine類藥物、barbiturate 類藥物及抗癲癇藥物。長期使用類鴉片(或鴉片劑 ( 之促效劑 如 methadone)或部分促效劑如buprenorphine,或突然戒斷鴉片劑 acute opiate withdrawal。 5. 患有暴食症 (bulimia 或心因性厭食症 anorexia nervosa) 6. 已知有中樞 神經系統腫瘤。 7. 妊娠或哺乳期:Contrave不適用於妊娠或哺乳期的女性,因為它可能對胎兒或嬰兒造成未知的影響。 8. 肝功能障礙:Contrave不適用於患有肝功能障礙的人,因為它可能加重肝功能障礙。 總體來說,Contrave主要作用於大腦中控制食慾的區域,幫助減少對食物的渴望,增加飽腹感,從而降低飲食攝入量。此外,Contrave還可以增加身體的能量消耗,進一步減少體重。由此藥物的作用機轉,我們可以理解為何這個新藥會特別適合那些即使使用了他種減重藥物,仍無法克制嘴饞衝動的肥胖患者了!臨床上,我們發現有些個案就算已經開始施打當前相當炙手可熱的「瘦瘦針」Liraglutide後,雖可降低飢餓感,卻仍無法克制那彷彿烙印在靈魂深處的口慾。若您也是深受嘴饞毛病困擾的減重同道,或許康纖芙Contrave會是您減重路上的最佳解方! 康纖芙與另一熱門減重藥物善纖達之比較
- 命運不由我,我是全天下最慘的人 〚陪伴受害者情結的守則〛
關心是一項美意,但!有一群人總是以消極、負面來回應你的關心,甚至還誘發起他們不斷抱怨的言語,如:「我真的很可憐,鳥事總是發生在我身上」、「唉!沒人能懂我,我說什麼、做什麼每次都被反駁」或「我就是沒人愛啊,乾脆不要活了」等,當你用鼓勵、希望他尋求專業的治療時,他可能也會很直接的告訴你「我又沒病,去醫院做什麼,人就是倒楣,命運無法改,前世欠的啦!」。 面對這樣的親友,身為陪伴者的我們總是感到心累、無力,而我們又必須去關心、鼓勵他們,此模式的溝通演變到最後總是變成惡循環,他們的眼裡千錯萬錯都是他人的錯,自己永遠是受害、最可憐一方,導致他們往往以低自尊、憤恨世俗的心態來看世界。 一、什麼是受害者情結? 受害者情結是一種後天的心理狀態、思維,主要是從原生家庭和童年時的經驗、創傷發展而來(亦可參見本院官網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相關文章),通常個體為因應危機、保護自我,時時自認處於不利或不公平的時局中,並將生活中的困難歸因於外界或他人行為,從未認真反省自己的行為或改變,使其經常感到無助、無法掌控自己的生活,並依賴他人的同情和支持,以權力和控制的方式來防衛自身,彌補童年時的無力和受害感。 二、受害者情結特徵: ⚉怨天尤人、錯錯錯都是別人的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其面對事情時,總是憤恨不平、怨天尤人、認為全世界的人都是與自己對抗的,自己永遠被孤立。 ⚉固著己見、容不下其他思維: 有「受害者情結」的人,思考無比固著,導致陪伴者只能順著他的話講,不能講他們不想聽的話。例如:試圖改變其思維模式「其實他不是要針對你」或「會不會之中有誤會」等,他就會覺得你根本不站在他這邊,又會引起一場吵架風波! ⚉無法正向看待危機:「面對危機,可以是轉機」,這個邏輯無法套用在有「受害者情結」的人,他們因以往的經驗 (長久活在低自尊),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因其生命中根本無力處理,在無奈的交織下,他們只能藉以抱怨、暴怒的情緒化方式宣洩,往往使整個事件變得更為複雜,落入無止境循環中。 ⚉社交畏懼: 因為長期處於低自尊、無法認同自身、對於社交、人群、嘗試新事物等,都會顯得格外格格不入、拒絕嘗試。 三、如果您的親友有「受害者情結」,身為陪伴者的您,可以怎麼做呢? 1. 適度的關心及建立心理界線守則,勿使自身陷入「拯救者」的局勢:當你越同理他,他可能就變本加厲、並在同一個情境中無限打轉、偏離話題主軸,不斷去回憶、重現舊時記憶,甚至激發激昂憤怒的情緒。 2. 不過度的涉入受害者情結,跳出情境話語、認清自我心理界線,不然一不留神可能也會將自己困於此情境束縛中,因此適度關心與陪伴即可。 3. 「能拯救他的永遠只有他自己」,不過度批判其話語,陪伴者可以肯定他一路走來的辛苦和不易、而非把他的快樂歸因成自己的使命,不然對方的一言一行都會使您備感艱辛、痛苦。 4. 鼓勵、陪伴其尋求專業協助,如身心精神科就醫、心理諮商。
- 準考生的夢魘-考試焦慮
『焦慮』常伴在人的一生中,每個人多少都體會過這種情緒,焦慮乃是人在面對危險或是壓力時,所產生的正常反應;研究曾指出適度的焦慮可促使個人表現提升(促發潛能)。由此可知只有在焦慮的反應程度過高或持續時間過長,並對個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礙時,焦慮才會變成是問題。 在少子化的世代中,孩子的競爭也更加劇烈,肩負師長的希冀、希望其多努力讀書,不負眾望金榜題名等心態,多方面的期許加注在考生身上時,愛與關注往往演變成無形壓力的起源。 然而和焦慮有關的便是「壓力」,每年大考期間(升學考/國考/升等考),我們總會看見許許多多準考生面臨考試所帶來的壓力,每個人在面對壓力的調適往往會出現心理和生理上不同程度的反應,多數考生面對壓力可自我調適,化壓力為動力;其中也有部分考生深陷壓力所致的情緒困擾;當身心出現狀況時,在備考下會更容易出現失誤、事倍功半、自我否定等情況,此狀況會逐漸形成惡循環。 焦慮往往伴隨許多身體不適症狀(也就俗稱的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有輕亦有重,常見如顫抖、心悸、胸悶、煩躁、坐立不安、口乾、頭暈、肌肉緊繃、冒冷汗,嚴重的甚至會使人感受到失控或要死掉的不安感—這種短時間內強烈且合併多種身體不適症狀急性發作,臨床上稱為恐慌發作(Panic attack)。 《考試初步焦慮量表》-引用清華大學學務處諮商中心 閱讀完下列句子後,可自行簡單測驗,若長期有此困擾並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亦歡迎來找專業醫師討論。 當自覺或發現面臨考試時總會出現特定情境的焦慮你可以試試下方方法: 一、書讀不下去的時候,如何破除內在負向思維? 很常看見準考生書桌前,黏貼一堆未完成的備考項目清單,但有限時間下內能讀完的科目又有多少?未完成的項目清單與現實層面的拉鋸可視為焦慮源起,故建議可以擬訂周計畫(並視自身吸收情況調整分配節奏),適當分配考科,中場休息時可穿插一些輕鬆小品的文章增添閱讀樂趣或是聆聽音樂,舒緩緊繃的情緒,休息後再出發才能走得更遠。 二、 專注於現在所選擇的,而非看未完成的 考試越逼近最常見的兩個擔憂,一是「書都唸不完」,二是「萬一還是考不好怎麼辦?」,緊繃的情緒往往爆發使人變得焦躁不安、無法專注(如:怕讀甲科,沒時間讀乙科內容、準備不充足、漏掉細節沒看等),種種身心因素使人更無法有效率完成任務。從中需引領考生挑選一些自己有信心、有興趣的科目先閱讀,逐步一一完成,從中重拾控制感,當心裡增加踏實感,提升自控就減少失控,降低失控就減少焦慮。 三、學習中場休息,適度放鬆調整至最好的備戰狀況 壓力多少帶來焦慮的情境,學習如何控制擔憂的想法,將心中的不確定轉換成建設性的想法。 中場休息十,可以看些輕鬆小品、聽音樂、到戶外走走、靜心調整呼吸等來控制與焦慮關聯的身體感覺;身體的放鬆有助於減緩心理感受的壓力。 四、增強自我自信心,穩定情緒 跨進試場的那一刻,可以試著對自己說「我盡力做足準備,我已經很棒了,加油!」,不要小看這句話,正念強化信心,這句話可以穩定候考時等待不安的情緒! 若長期焦慮無法改善、緩解,甚至影響個人日常生活,就必須思考焦慮是否衍伸為病態焦慮,視情況介入藥物與心理輔導,藥物治療主要緩解生理層面上的症狀(顫抖、心悸、胸悶、煩躁、坐立不安等),搭配行為認知治療,透過心理諮商來探討內在的焦慮反應,破除畏懼逃避行為,改善功能表現。
- 憂鬱量表
貼心小提醒,若評估結果顯示您需要進一步尋求身心相關協助時,請您儘早求助相關心理健康單位,讓我們陪伴您跨出情緒陰霾迎向陽光。
- 淺談社區復健服務-會所
西方精神醫療於六十年代提倡去機構化政策,原先去機構化的美意,是希望在醫院穩定的患者,可以盡早重返社區。 但在大批長年居住機構的病人返回社區後,相對於社區資源有限情況下,無法有系統的支持精障者在社區的生活(社區中沒有足夠的資源、得不到持續性復健服務)等狀況下,多數病友無法調適而再度發病,導致出入院頻繁。 而活泉之家的成立是起因於1948年出院的五位病友,當他們重返社區後,很快發現自己在社區中頻頻受到孤立的處境。渴望當初同院的病友及友誼,於是在一名醫院的社工John Beard(註:原在醫院與病友工作的社工,為後續活泉之家的靈魂人物)的協助下,共同相約每週定期聚會一次。久而久之於1957年建立起活泉之家,至今五十年已發展成一坐落在紐約市中心四層樓建築物的非營利組織,每日約有兩百五十名病友出入,成為精神社區復健領域中的典範。 「會所模式」成立的最大宗旨:期望以精神障礙者為主,成立一個據點,透過團體彼此支持的功能及「工作日」(work-ordered day)之工作設計,為社區中精障者,建立一個互助網絡及就業前的準備環境。而參與在其中的非精障者,也能與精障者,在這樣的環境中共同參與,一起工作,一起生活。目前全球有數百個機構是依照活泉之家模式所建立,我們稱之為『會所運動』(clubhouse movement),取其以病友為主體的精神。 臺灣於2004年始,由公益性非營利民間組織引進會所模式,目前會所模式已逐漸在地扎根,在會所的病友不被稱為『病友』,而被稱為『會員』。會員,是個更能啟發個人潛能的名詞。會所重新定義了其身分與關係,精障者一旦決定接受會所模式的服務,他就有機會被稱為「會員」。在會所模式運作過程中,只有兩種身分,一種是「職員」,即所有的工作人員;一種是「會員」,即自願入會的精障者。工作人員與會員並無從屬關係,雙方平等、彼此互為伙伴關係、共同維繫中心事務的運作,缺一不可。 一項友善社區復健服務模式正式導入社會,一個具有復健系統的優良環境;在會所,大家凝聚一起是為了發現、慶祝彼此共同做為『人』的美好本質,而非強調曾經罹病的事實;因為每個人特質不同,不論其日常功能程度如何,都可透過彼此合作、互助,進而學習成長,會所讓成為會員的大家感到被需要、被認同。會所中大小事務、每一個方案、環節都被設計為,若沒有會員的參與,方案將無法運作(ex:菜單討論/工作日/出餐日/公共論壇/環境整潔)。 所有方案都須由會員與工作人員共同討論、彼此合作完成,使社交與就業功能受損的會員重獲信心與能力,豐富其生活;透過自主的學習與相互陪伴共創美好未來! 參考資料: 呂又慧、戴雅君(2011)。社區精神復健的另類服務:以新北市慈芳關懷中心的 [會所模式] 為例. 社區發展季刊。 王增勇(2011)美國精神障礙者會所模式跨國研究期刊內部審查會議報告. 政治大學社工所出國報告。 林惠珠。精神病人社區復健之現況與展望 就衛生、社福、社區居住及職業方面探討。衛生福利部。取自https://www.mohw.gov.tw/dl-58986-d6b00f0c-ed78-4fd3-ad61-15f4c47cec99.html 「精神障礙者協作模式服務據點」。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取自https://topics.mohw.gov.tw/SS/cp-4523-72733-204.html
- 海洛因戒治 解佳益 desud plus
海洛因(白粉、四號)戒治是一個全球性問題,當吸食海洛因後出現興奮及欣快感讓人快速上癮,長期使用會產生藥物耐受性、依賴性,想戒除常經歷不適戒斷症狀。海洛因之毒性為嗎啡之10 倍,極易中毒,一旦不使用時,會出現『冷火雞』戒斷症狀:渴藥、流淚、流鼻水、盜汗、失眠、厭食、腹瀉、噁心嘔吐、發冷、腹痛、肌肉疼痛等,須經7 至10 天症狀才會漸趨緩和。因此,海洛因戒治對於以上問題的解決是非常重要的。 醫學上,有幾種藥物可以幫助海洛因依賴患者戒除,本文將重點介紹Desud PLUS這種藥物,同時比較它與Naltrexone和Methadone的優劣。 ★目前臨床上常見替代療法Desud PLUS: Desud PLUS 8mg(解佳益舌下錠)三階段 (導入->維持->減量) 丁基原啡因為淺黃六角形舌下錠劑,服用前先喝水潤濕口腔,以利藥物吸收達應有作用,導入期第一日4~8mg,於第三日前應達12~16mg,(特別留意使用Desud需與最後一次服用海洛因相隔6~12小時/若原服用美沙冬想轉換此治療,需間隔24小時,或出現藥物戒斷症狀後再投與Desud),經醫師評估及調整劑量,每日固定時間服藥、定期回診,維持期藥物劑量須保持在12~16mg,為避免藥物交互作用,需清楚告知醫師目前服藥狀況,使用Desud請留意自身呼吸及排尿狀況,若服藥中有不適之症狀請盡早回診與醫師討論之。並鼓勵海洛因戒治民眾除需藥物輔助外也可加入心理諮商雙重輔助下,維持自身生活品質! ★目前臨床上常見替代療法比較表
- 妥瑞路上不寂寞,創造自我價值
印度電影中「我的嗝嗝老師」講述著一位妥瑞氏症者擔任老師的人生經歷,她飽受妥瑞氏症明顯的症狀所苦。 如:不受控的眨眼睛、抽動伴隨發出怪聲音,經常引來非議,求職路上也一直不順甚至遭受學生的捉弄,但最終在她的細心教導下成為孩子心中優良教師,帶領孩子用更開闊的心去接納不同的人。 妥瑞氏症(Tourette syndrome)此疾病常發生於 5〜15 歲兒童,男>女(大約3~5:1)通常在5-6歲初發,10-12歲症狀較為嚴重,青春期後約1/3患者抽動會自然消失,1/3的人症狀會緩解,剩餘1/3的人症狀會持續到成人,但抽動表現會減弱不明顯。 研究發現其可能與大腦基底核中的多巴胺高反應性或大腦中「皮質-紋狀體-視丘-皮質迴路」的動作和感覺出現異常有關,而出現不自主的抽動及聲語上的發聲,通常患者在專注、熟睡時,抽動會短暫消失,後天環境因素並不會引起妥瑞氏症,但遇到壓力、疲憊及緊張時會加重抽動的發生頻率及強度,但目前尚無法明確解釋其致病機轉。 ●妥瑞氏症常見症狀(妥瑞氏症主要的症狀為抽動,常出現反反覆覆不自主運動或是聲音。) 1.簡單動作型:快速短暫無意義的動作如:眨眼、搖頭晃腦、做鬼臉、吐口水等。 2.複雜動作型:緩慢且長時間固定不動,看起來好像有目的 如:持續地看著某樣東西、觸碰或敲打他人、跺腳、撥弄手指關節等。 3.簡單聲語型:會快速發出沒有意義的聲音如:尖叫聲、清喉嚨、咳嗽聲、動物叫聲。 4.複雜聲語型:較有意義、多樣化的詞彙如:重複他人話語或穢語症(髒話、不恰當的攻擊字眼)。 此病症為一種神經發展性疾病而非精神疾病,但因其常受到異樣眼光,心理素質若長期處在自我否定下,很可能在成長中會有負情緒伴隨。 鼓勵家長與師長可透過以下幾個方向觀察孩子狀況,以利提供診斷人員更詳細的資料: 1.當看見孩子出現不自主動作是什麼時候? 2.是否發生一或多種不自主聲音? 3.每次抽動的症狀?時間持續多久? 4.症狀的變化有無惡化因素及減弱因素? 5.孩子是否有因為這些症狀遭受同學嘲笑、排斥,造成人際關係疏離、孤立? ●治療 大部分的妥瑞氏症患者都不需要治療,且此症並無法被治癒,只能緩解症狀。 1. 認知行為治療:多半會先與病童和家人討論其對妥瑞氏症適應狀況與經驗,進行完整生、心理狀態評估後,進一步協助,唯有真正了解、認識妥瑞氏症,才有助於病童學習如何與疾病共處,隨年齡增長愈能自控外顯症狀。 2. 藥物治療:多巴胺拮抗劑,對於70%~80%的病人有效,雖有三分之一的成人續保有抽動症狀,但是隨著年紀增長,已懂得如何去修飾自己的症狀。 ●調適 1. 家長自我調適:面對有此困擾的家庭,若家長們長期情緒緊繃反而會增加孩子的壓力,使症狀加劇。父母可學習放鬆、培養幽默感,適時減低尷尬場面。如心理壓力極大無從抒解,亦可尋求專業醫師、心理專業人員協助。 2. 與教師共建橋梁:師長及孩子都應正確了解妥瑞氏症,必要時向班上同學說明妥瑞氏症病情及症狀,了解真實情況,較不易引起猜疑與排斥,師長間建立良好溝通橋樑,於孩童表現不錯時,適時予以鼓勵增進其自信。 妥瑞氏症並非故意的壞習慣,當父母發現孩子有不自主動作及發聲時,應及時陪同孩子於身心科就醫尋求醫師協助,盡早診斷與治療。更需留意觀察,孩童因無法自控身體的動作總會為此經歷到不舒服或窘境,此時父母的陪伴及引導就相當重要。因妥瑞氏症多發病於學齡兒童,故老師也是關鍵人物,攸關病童能否發展出健全的人格!因此面對妥瑞氏症的孩童,除了調整其抽動問題外,也應同步關注其內心的壓力,並教導他們抒解及接納自我,用正確的觀念經營友善的環境,才能真正幫助他們!
- 焦慮量表
貼心小提醒,若評估結果顯示您需要進一步尋求身心相關協助時,請您儘早求助相關心理健康單位,讓我們陪伴您跨出情緒陰霾迎向陽光。
- CES 經顱微電流刺激療法簡介
ღ立即掃描-專人line上諮詢及預約 ☛提供您更詳細清晰服務與說明!! #胡耿豪身心精神科粉專 #胡耿豪身心精神科
- 向藥酒癮say NO
藥酒癮除了會影響人體認知及行為,長期持續使用更惡化大腦功能,為達到以往使用效果,只好增量及增加頻率,若突然停止或減少用量,則出現戒斷症狀,使患者更為痛苦難耐,導致患者對酒精、藥物(含毒品)產生無止境的渴望及依賴,不僅影響自身更剝奪了原本日常生活功能。 (一)酒癮 酒精:會有腦部及神經方面病變,認知及判斷能力下降。情緒顯得躁動不安、行為衝動,長期會營養缺乏,大量使用酒精更會危害全身性器官。 喝酒上癮主因為酒精能短暫促進多巴胺分泌,使人欣快愉悅,並影響「NMDA受器」,抑制神經活性,達放鬆、忘憂效果;我們的細胞會去記憶這些愉快的身體變化,並強化這些行為,在一次次飲酒之下,耐受性增加,不自覺則需更多酒量才能刺激大腦神經傳導活化。 ☀ 心理治療: (通常是酒癮治療的必要組成部分) 行為治療: 透過修改酗酒者的行為來減少或停止酗酒。 家庭治療: 藉由家庭成員理解和支持患者戒酒,幫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 ☀輔助戒酒藥物(每個個案適合的戒酒藥物不同,請依醫師指示用藥) ▶ Naltrexone 通過減弱酒精產生的愉悅感和減少渴望來幫助戒斷,副作用較小。 ▶ Acamprosate 通過促進大腦神經傳導平衡來達到減少戒斷症狀。 ▶ Disulfiram 使酒精代謝產物乙醛大量積累體內,引起血管擴張、頭痛、噁心嘔吐、心悸、呼吸困難等不適症狀,使患者感到懲罰感而不敢飲酒。 (二)藥(毒)癮: 對人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健康受損,造成人體的四大系統:神經、血液循環、呼吸跟泌尿系統產生病變。 ☀毒品分級: 第一級:海洛因、嗎啡、鴉片、古柯鹼及其相類製品。 第二級:罌粟、大麻、安非他命、搖頭丸等。 第三級:FM2、K他命等。 第四級:蝴蝶片、安定、煩寧、一粒眠(小紅豆)、常見鎮定安眠藥。 ☀吸毒三階段: 第一(增強期):毒品會控制大腦神經系統,讓人產生欣快感並在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讓人一再吸毒。 第二(耐受期):為滿足吸毒的欣快感,使用的頻率與劑量會逐步增加,一旦中斷會出現惱人的戒斷症狀。 第三(依賴期):毒癮會對腦部造成實質破壞,當吸毒者出現戒斷症狀時,大腦會主動反應使人接續用毒,藉此消除痛苦逃避現實。 ☀吸毒產生的行為現象: 1.睡眠減少或睡眠習慣改變 2.食慾不振 3.多話、情緒不安、精神常處於緊張、亢奮、反應過度激烈 4.妄想及行為暴躁、血壓上升 5.意識模糊不集中或精神恍惚 6.嚴重者會精神分裂並致死 ☀戒毒的困境: (一)生理依賴=身癮,耐受性與戒斷兩種症狀(通常七到十天能去除,但是中間的痛苦不適感,有時會讓戒毒者無法忍受而重返用毒) 耐受性:人體已適應先前劑量,須加重劑量、頻率才能滿足毒癮效果。 戒斷症狀:指停止或減少劑量後所產生的不適現象,如:想吸毒、不安、失眠、流淚、流鼻水、上吐下瀉、肌肉痠痛、發燒等。 (二)心理依賴=心癮(毒品會在腦中形成「依賴性記憶」,會勾起吸毒的回憶,可能會重返用毒)。這是因為成癮者大腦的FosB蛋白質在毒品的刺激下會轉變成對毒品渴望的△FosB蛋白質,並長時間存留在大腦中、深植於記憶中。 ☀毒癮、酒癮皆傷身,不僅傷己還讓周圍家人擔心,「一日碰毒,後悔終身」,很多人往往是因為一時好奇染毒,但由於毒品的影像會深深刻在腦海中,不易靠自己戒除,所以若發覺身旁有人有此困擾,請協助其盡早就醫,醫師會針對其症狀進行輔助及戒治,適時搭配團體心理治療,輔導其走出成癮,迎向新人生! #胡耿豪身心精神科粉專 #胡耿豪身心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