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不容忽視 老年人身心疾患-獨居老人一個人的孤單有誰知?😔😞

💡您是否也常常在各媒體新聞聽到許許多多獨居老人的社會案件?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7%時稱為「高齡化社會」,達14%是「高齡社會」,若達20%則稱為「超高齡社會」;國發會資料顯示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號稱雨都的基隆,獨居戶數也攀升到我國前五名,長時間處於陰雨綿綿的濕冷天氣又無家人常伴左右更為容易誘發情緒症狀


💟老化是一個正常的過程,其中包含身體及心理的演變狀態,下方列舉一些項目。


(1) 生理機能退化:視力退化(看東西模糊、乾眼症)、聽覺退化(重聽、無法與他人有效溝通)、味/嗅覺改變、肌肉量流失/關節退化(體力變差、多處痠痛)、慢性病症(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記憶力減退。

(2) 心理調適:社會角色的變動(退休後無工作出現經濟困難等)、家人親友逝世(失落感、情緒低落)、失去自尊心、失去自主性、甚至與社會脫節等,以上的種種將會帶來心理上巨大的變動,如何調整生活重心、規畫生活目標、提升生活品質將是一大課題。

(3) 社會環境變化:原本與子女同住住所變故(轉居安養院、機構、獨居)。


💟常見老年人身心症


一、失智症(過去稱為老年癡呆症):失智症為腦部退化性病變(後天性的智力減退),症狀:認知功能缺損、記憶力衰退、喪失時間空間感,語言表達困難。有些會伴隨行為與心理症狀,情緒不穩、人格改變甚至出現妄想、幻覺等情形;更加重照顧者的負擔。


二、憂鬱症:除了食慾減低,對生活喪失興趣、退縮畏懼人群或失眠,有些表現則是以易怒、身體不適、慢性疼痛、慮病、抱怨記憶力變差等表現。


三、焦慮症:焦慮症的症狀是多面向呈現,可從認知(害怕、擔心、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行為(坐立不安、過度警覺、重複性動作、畏懼行為等)、生理(胸悶、心悸、頭暈、 盜汗、口乾、 頻尿等)。


四、物質濫用:多數老年人因罹患慢性疾病會伴隨長期情緒困擾,除了長期服用慢籤外,慢性疼痛控制(止痛藥物)、失眠輔助用藥(鎮靜、安眠藥),或是有些長者喜歡聽電台廣告購入不知名保健食品等都為常見濫用物質的範疇。


🔰上述老化過程所產生的生理、心理、社會壓力都是導致罹患老年精神疾病的危險因子,老年人可能隨年齡增長因不擅言辭、情緒無法自覺、認知功能障礙或希望找到歸屬感,常會有身體不適而四處求醫,往往低估心理影響生理的危機,延誤了精神疾病就醫的黃金時機;故陪伴者或是子女們若能適時發現上述徵兆,應積極地鼓勵他們前往身心醫學門診就醫,儘早接受診斷與治療;維護老年人良好的生活品質。


🔰面臨高齡化及少子化雙重危機,青壯年人口肩負照顧長者及扶幼的雙重重擔,但如何在之中取得平衡,讓年邁的雙親有更好的退休生活品質,陪伴/傾聽/鼓勵 便是最好的魔法,若發現家中長者有出現情緒低落、情緒不穩,如有需要專業的協助也可以陪同長者一同讓身心科醫師協助改善情緒上的症狀。

30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