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解密思覺失調症:從腦生理致病機轉到治療


思覺失調症 (Schizophrenia) 是一種在精神醫學領域視為較為嚴重的精神疾病,影響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活品質,被診斷思覺失調症的患者常表現為有視、聽幻覺干擾,妄想性思考,也可能出現語言混亂、異常行為。思覺失調症的罹病率約為1%,在不同地區和族群之間有些許差異。而好發年齡通常在18歲到30歲之間,但也可能在任何年齡段發病。男性和女性患思覺失調症的比例大致相同,但男性通常比女性早發病。在本文中,我們將介紹思覺失調症的腦生理上的致病機轉、症狀表現和治療方式。


一、思覺失調症的致病機轉


思覺失調症是一種複雜的疾病,其致病機轉仍未獲得完全的解答。然而,目前的研究結果已經可以確定思覺失調症會造成腦部結構和功能上的異常。


腦部結構異常: 腦部結構異常可能是導致思覺失調症的原因之一,也可能是長期罹病未治療下的結果。例如,MRI研究發現,患有思覺失調症的人顱腦體積通常比健康對照組要小。特別是大腦灰質體積、額葉、顳葉、海馬體和杏仁核等區域,其體積通常比正常人更小。此外,研究還發現,患有思覺失調症的人的腦部結構異常與其症狀的嚴重程度有關,未經治療的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大腦皮質經十年後在影像學追蹤下發現會有顯著的萎縮。


神經傳導異常:思覺失調症與神經傳導異常有關,其中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和谷氨酸在思覺失調症的發病機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研究顯示,患有思覺失調症的人腦內多巴胺的濃度過高。多巴胺濃度增加可能導致思覺失調症的正性症狀(例如幻覺和妄想)。另外,研究也顯示,思覺失調症的患者的腦內谷氨酸濃度可能過低,這可能導致思覺失調症的負性症狀(例如情感鈍化和缺乏動機)。


二、思覺失調症的症狀表現


思覺失調症的症狀通常可分為正性症狀、負性症狀和認知症狀三大類。


1. 正性症狀

正性症狀是指思覺失調症患者表現出來的不正常症狀。這些症狀通常包括:

- 幻覺: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幻覺。患者可能會看到聽到或感覺到不存在的東西。

- 妄想:患者可能會堅定不移地相信某些不合理的想法,例如他們被監視、追蹤或陷入了陰謀之中。

- 思維和語言的混亂:患者可能會表現出語言不連貫、難以理解、概念錯誤等症狀。


2. 負性症狀

負性症狀是指思覺失調症患者缺乏正常的症狀或表現出消極的症狀。這些症狀通常包括:

- 情感鈍化:患者可能會表現出情感冷漠、沉默寡言、面無表情等症狀。

- 缺乏動機:患者可能會缺乏動力和動機去完成日常的事情。

- 語言貧乏:患者可能會表現出語言貧乏,使用的詞語很少或選擇困難。


3. 認知症狀

認知症狀是指思覺失調症患者的思維、記憶和學習能力受損。這些症狀通常包括:

- 注意力和記憶缺陷:患者可能會表現出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

- 運動協調能力下降:患者可能會表現出運動協調能力下降、動作笨拙等症狀。

- 決策和問題解決能力下降:患者可能會表現出決策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下降等症狀。


三、思覺失調症的治療方式


治療思覺失調症的方式通常是綜合性的,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社會支援和康復訓練等。


1. 藥物治療

目前,治療思覺失調症最主要的方法是藥物治療。藥物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症狀,使患者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常用的藥物為作用在大腦多巴胺系統的抗精神病藥物。第一代抗精神病藥物(Typical Antipsychotics)是20世紀50年代開始使用的抗精神病藥物。這些藥物通常能有效地控制精神分裂症的正性症狀,如幻覺、妄想等,但對於負性症狀如情感淡漠、社交退縮等效果較差。此外,第一代抗精神病藥物還有一些嚴重的副作用,例如運動障礙、口吃、眼睛凝視等,這些副作用可能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負面影響。

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Atypical Antipsychotics)是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使用的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包括Olanzapine, Risperidone等。相較於第一代抗精神病藥物,第二代藥物具有更多的優點。首先,它們對於負性症狀的治療效果更好,並且可以減輕運動障礙等副作用。其次,第二代藥物還可以減少血管收縮,降低患者罹患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的風險。此外,第二代藥物也可能會對情感和認知方面的症狀產生更好的效果。

總體而言,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相較於第一代藥物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和較少的副作用,這使它們成為現代抗精神病藥物的主要選擇。不過,對於不同患者而言,不同的藥物可能會有不同的效果和副作用,因此在選擇抗精神病藥物時,應該考慮患者的個體情況,並由專業醫師進行指導和治療。

此外,當患者合併有顯著焦慮、憂鬱等情緒症狀時,也可能會合併抗鬱劑及抗焦慮劑等藥物來改善其症狀。


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通常是藥物治療的輔助治療方式。心理治療可以幫助患者理解自己的疾病,處理焦慮、憂鬱等負面情緒,並且增加自我控制能力。常用的心理治療方式包括認知行為療法(CBT)、支持性心理治療等。


社會支援

思覺失調症患者往往需要得到社會支援,包括經濟、居住和工作方面的支援。社會支援可以幫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增強自信心和自尊心,促進康復和恢復。


康復訓練

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康復訓練是一個綜合性的治療計劃,目的是幫助患者重返社會,增加自信和獨立生活能力。康復訓練可以通過幾個方面來實現,包括心理治療、職業訓練、社交技能培養等。

職業訓練是康復訓練的一個重要面向。職業訓練旨在幫助患者重建工作能力和自信心,增加就業機會。職業訓練可以包括職業技能培訓、實習、工作安排等。

另外,社交技能培養也是康復訓練的一部分。患者在疾病期間可能會失去對社交技能的掌握,因此需要進行相應的訓練。社交技能培養可以包括情緒調節、溝通技巧、解決衝突能力等。

整體來說,康復訓練的目的是幫助思覺失調症患者從疾病中恢復,增加自我控制能力、重建工作能力和自信心,重新獲得社會角色。重要的是,康復訓練應該是全面的、個體化的,根據每個患者的不同情況進行制定,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四、結語


思覺失調症是一種複雜的精神障礙,其發病機轉與腦部神經元之間的失調有關。該疾病的症狀表現複雜多樣,目前精神醫學上的觀念,已不僅將之視為一種精神症狀干擾為主要表現的精神疾病,也視之為一種會導致認知功能退化的疾患。治療思覺失調症通常是整合性的,醫師會依病患的病情需求給予藥物治療,於急性精神病發作,有較嚴重的症狀干擾時,也可能會安排住院治療,心理治療也可能會轉介以協助某些個案更好地整理其內在經驗及協助社會、家庭的調適。另外,我們也不能忽略,須適時提供慢性化的思覺失調症患者更多的社會支援及必要的復健訓練,才能幫助患者更好的復原及回歸社會。



191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