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準考生的夢魘-考試焦慮
『焦慮』常伴在人的一生中,每個人多少都體會過這種情緒,焦慮乃是人在面對危險或是壓力時,所產生的正常反應;研究曾指出適度的焦慮可促使個人表現提升(促發潛能)。由此可知只有在焦慮的反應程度過高或持續時間過長,並對個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礙時,焦慮才會變成是問題。...

胡耿豪身心精神科小編
2024年1月23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無極限? 我的孩子真的學壞了嗎?
原本乖巧懂事的孩子,在上了國高中開始出現一些情緒化的行為,這些孩子對刺激的情緒反應敏感,但挫折忍受度極低,對於大人們的規定或限制都有無數辯解的言詞,總把自己當成小大人看,自認擁有跟大人一樣的權力,因此常見他們為所欲為、自作主張;拒絕與師長父母溝通,長期與大人們頂嘴爭辯、唱反...

胡耿豪身心精神科小編
2023年11月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大人的辛酸 孩子鬧不上學,我可以說不上班嗎? 忙於工作的上班族與家庭無形的雙重壓力 聊聊職業倦怠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Hierarchy of Needs)相信大家多少都有聽過或看過類似的金字塔需求論,理論大方向概括我們會面臨的項目,但每個人生境遇不同,所遇所見之事不同,處理模式也會因個人思維不同而產生截然不同之樣貌。隨著年...

胡耿豪身心精神科小編
2023年10月2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媽媽我肚子痛今天可不可以不要去學校… ~淺談兒童的情緒障礙-拒絕學習v.s懼怕學習~
身為家長的各位爸爸媽媽們,您是否曾經在陪伴孩子成長時,發現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退化性行為? 原本孩子已學會自己照顧的技能(如:孩子會自己穿衣服、自己洗澡、自己刷牙洗臉甚至也能主動幫忙分擔家事),就在某一天孩子的自我照護能力突然退化成我不會,甚至伴隨出現一些身體不適之症狀(如...

胡耿豪身心精神科小編
2023年10月25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哺乳政策與困難哺乳新手媽媽的挑戰:應對壓力與選擇
在目前社會壓力大且多高齡產婦的背景脈絡下,我們是否仍應堅持鼓勵母親哺乳或親餵的政策? 哺乳是母嬰健康和營養的重要來源,也是母親與嬰兒之間緊密連結的一種方式,但在社會文化、心理和生理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對於哺乳的態度和行為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因此,對於是否應該鼓勵母親哺乳或親餵...
clinic kenhao
2023年5月31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催眠可以幫助忘掉傷痛嗎?
在診間常常被問到一個問題:「胡醫師,我可以透過做催眠來忘記不想再回憶起來的事情嗎?」 讓我試著用以下文字來解答吧! 首先,我們必須理解催眠並不是一種魔術或超自然現象,催眠所致的意識改變狀態可以說是一種每個人可能自然體驗過的腦生理狀態,也是一種心理狀態。治療師可以透過引導和建...
clinic kenhao
2023年5月2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關注當下,改善生活——正念療法的應用和效果
正念療法是一種被廣泛應用的心理治療方法,它融合了佛教的正念技巧和現代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正念療法的核心概念是非執著,即學習放下對自己和他人的期望和評價,接受當下的經驗,並以一種寬容、同情和同理心的態度去對待自己和他人。透過正念療法,人們可以學習如何全神貫注地注意當下的感受、情...
clinic kenhao
2023年2月27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揭開潛意識的秘密—淺談精神分析治療模式
精神分析是一種心理治療模式,其源於維也納精神科醫生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發展的理論和實踐。它旨在通過探索潛意識和心理動力學的運作,幫助病人理解和解決內心的矛盾和衝突,進而改善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態。在這篇文章中,我將詳細介紹精神分析的原理...
clinic kenhao
2023年2月27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疫情,讓我們重新檢視自己
文/ 劉依函 諮商心理師 我們的世界正因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戰爭、流離失所和極端氣候變遷的影響而搖搖欲墜,這些都會衝擊到世界公民的心理健康(轉譯自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對於身處的大環境變化,我們彷彿正經驗著全球性的創傷;疫情爆發後,增加憂鬱症、躁鬱症、焦慮症的發生,甚至引發恐...
clinic kenhao
2022年11月6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被留下的我們,該怎麼辦:自殺者遺族的沉痛
文/ 劉依函 諮商心理師 臺灣自殺率2001年始達到每10萬人中11.7人,此後未曾低於全球平均。隨著疫情影響,提高了人們產生的情緒困擾或相關疾病,如恐慌症、憂鬱症、焦慮症等,從而增加自殺憾事發生的風險。 對於自殺議題的關注,常常僅停留在自殺者身上,僅作為研究統計數字,或成...
clinic kenhao
2022年10月1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相愛難、孩子相處更難: 用溝通共識取代設立規範的親子溝通
文/ 劉依函 諮商心理師 「爸、媽,不要再說你懂我!」、「不要再說你是為我好!」、「為什麼你們不願意聽我說?!」…孩子吶喊著。與孩子的相處,你是否曾感到無能為力、百感交集、內心又千瘡百孔的複雜感受?尤其,家中育有一個以上的孩子,你會發現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教養方式須想方...
clinic kenhao
2022年8月19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單身,意味著一個人生活,也可以很美好
文/ 劉依函 諮商心理師 生而為人,我們追尋著甚麼? 在電影解憂雜貨店裡,老爺爺這麼回應:「…地圖是白紙當然很傷腦筋,任何人都會不知所措。但是,不妨換另一個角度思考,正因為是白紙,所以可以畫任何地圖,一切都掌握在你自己手上。你很自由,充滿了無限可能。這是很棒的事。我衷心祈禱...
clinic kenhao
2022年8月19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成癮不是一種選擇,而是迴避傷痛的一種方式
劉依函 諮商心理師 甚麼是成癮? 成癮,像是一種失去控制的渴望,而這份渴望來自趨樂避苦。面對痛苦,我們彷彿得做些甚麼,讓這份痛苦被擱置、淡忘,於是可能出現網路成癮、性成癮、毒癮、菸癮、賭癮,以及「酒癮」等。我曾因為專題報告參與觀察臺灣戒酒無名會,它又稱為AA(Alcohol...
clinic kenhao
2022年6月22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職業婦女甘苦談-我們可以怎麼做?
文/ 劉依函 諮商心理師 妳最近好嗎? 妳最近有多久沒好好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 妳最近經常覺得上班戰戰兢兢,發現星期一的早上總感到無力,好不容易完成了一週的工作後,又回到這個起點。妳帶著疲憊的身軀、踏著沉重的步伐,用盡力氣打點好自己的一切,對於今天毫無期待的妳,在進入辦公室...
clinic kenhao
2022年5月20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我很好。」那背後的意義,你看見了嗎?
文/ 劉依函 諮商心理師 居住於英國的Maisie,她以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Maisie在大家心中代表正能量,開朗活潑,學業成績優異;在家裡,扮演貼心的角色,懂事、乖巧;在學校,與身邊朋友保持友好;「她就好像落入凡塵的天使,沒有煩惱,臉上都一直掛著美麗的笑容。」事發前,似...
clinic kenhao
2022年4月2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心理醫生?精神科醫師?心理師?我想要的心理治療上哪兒找!
文/胡耿豪醫師 在診療室裡傾聽病人的心聲自是天經地義的精神科醫師日常,然而有些直擊靈魂的尖銳質問,直是讓醫師們難以招架。 「我來看精神科就是想要找人聊聊,但醫師都只聽我講幾句話就開藥打發我了……」 「我朋友說我應該要找心理醫生談談,但台灣好像沒有心理醫生,美國影集裡面躺在沙...
clinic kenhao
2022年4月24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催眠治療-- 與潛意識對話的療癒旅程
催眠是一門歷史悠久的治療技術,其韻如絲般織點於人類數千年的文明發展脈絡中,其形變隱身於諸多宗教儀式、文化現象與醫療領域。走過了精神分析蓬勃發展的20世紀,人們終於初窺潛意識的奧秘,催眠也得以由怪力亂神的邊緣流放回歸自然科學的殿堂。由受過專業訓練的治療師來施行,實為一種安全又...
clinic kenhao
2022年4月24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