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催眠可以幫助忘掉傷痛嗎?

在診間常常被問到一個問題:「胡醫師,我可以透過做催眠來忘記不想再回憶起來的事情嗎?」


讓我試著用以下文字來解答吧!


首先,我們必須理解催眠並不是一種魔術或超自然現象,催眠所致的意識改變狀態可以說是一種每個人可能自然體驗過的腦生理狀態,也是一種心理狀態。治療師可以透過引導和建議使人進入這種放鬆、專注且易受暗示影響的狀態。在催眠狀態下,人們的意識和注意力會聚焦在內部體驗上,感官知覺的敏感度被放大,而對外界的注意力則可能減少。


催眠治療通常不被用來直接遺忘事情。催眠治療的目的有可能設定為幫助個案放鬆、集中注意力和改變思維模式的,它可以在某些情況下用來處理不愉快的回憶或情緒,但催眠操作打從本質上就不具有直接遺忘事情的可能性!


或許有人會問:「有些人不是會出現選擇性失憶嗎?難道我們無法透過催眠來達成部分失憶的效果嗎?」


是的,我們確實有可能在催眠狀態下操作出類似的失憶效果。


但是我們必須理解,所謂的選擇性失憶(Selective amnesia)是出現於當人們遭受嚴重的壓力、創傷或情緒困擾時,可能會有意或無意地忘記或無法回憶起特定的記憶或事,這種遺忘可以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用於減輕情緒上的負擔或痛苦。這種失憶的存在可能是大腦為了保護個體免受情緒上的創傷而產生的一種防衛機制。一個經歷創傷經驗而出現選擇性失憶的人,雖然看似想不起那些痛苦的事件,但卻往往轉而衍生出其他的精神官能症,例如:解離症狀、自律神經失調、轉化症、焦慮、恐慌......


也就是說,痛苦的記憶不會真正的消失,潛意識底下被壓抑的痛苦回憶會轉化成各種各樣的情緒障礙或身體不適症狀,彷彿在提醒著我們千萬不要忘記痛苦的存在,我們的潛意識在尋求著被解放、被宣洩、被好好地修通。


回到最初的問題脈絡,顯然真相是:即便透過催眠操作出選擇性遺忘的效果,個案也將轉而蒙受其他身心症狀的困擾!


身為一位從事了多年心理治療工作,且嫻熟於催眠技巧的精神科醫師,我必須指出,不當地在催眠狀態底下進行記憶掩蓋的操作是存在很高的風險的。


首先,在催眠狀態下,人們可能更容易受到建議性語言或暗示的影響,從而導致偽記憶的形成。這意味著人們可能會產生虛假的回憶或記得並沒有發生的事情。這是因為催眠狀態下的人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包括催眠施術者的暗示和期望--不難理解,許多宗教的神祕體驗及狂熱信仰的形成也是運用了這樣的技術。


此外,儘管有時人們可能希望遺忘某些不愉快或創傷性的記憶,但記憶在我們的心靈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記憶有助於我們學習、成長和適應環境。因此,有時將記憶完全操控或刪除可能會導致負面後果,甚至影響一個人的身份認同、性格和生活經驗。


事實上,記憶的形成與存儲是一個複雜的大腦生理運作過程,正常情況下人們不可完全遺忘或刪除特定的記憶(除非是遭遇腦部創傷或中樞神經的退化性疾病)。


那麼,我們在催眠治療中究竟改如何幫助飽受痛苦記憶侵擾的個案呢?


我認為最好的處遇方式,仍不脫精神分析理論所指引給我們的心靈修復方向。在催眠狀態下,人們可能更容易回憶起過去的事件或經歷,並且可以更開放地處理這些回憶,催眠治療的目的通常是幫助人們更好地處理和轉變對過去事件的反應,而不是直接遺忘或刪除記憶。這可能包括減輕與特定記憶相關的痛苦或焦慮,或者幫助人們重新詮釋和理解這些記憶。


雖然,胡醫師目前比較沒有太多時間可以親自接案做心理治療,但我們有兩位優秀可靠的心理師,她們的工作不僅是提供我個人在臨床工作上的良好支援,也將是您心靈修復工程上的最佳夥伴!其中,我們的林嘉歆心理師,也有豐富的催眠治療經驗,對於催眠治療有需求,或單純對於催眠狀態體驗感興趣的朋友們,都歡迎來診諮詢唷!




Commentaires


bottom of page